《新闻晚报》今日报道:恰同学少年时空穿越五十载

发布时间:0009-11-20作者:suncitygroup太阳集团访问量:700

焦晃剧照(周斌摄)

  揭贪官污吏蛇鼠一窝花头百出,看戏骨名角群英一台精彩纷呈――昨晚的上戏剧院人声鼎沸,作为斯坦尼表演体系在中国的嫡传弟子,堪称“传奇”的上戏表演系59级同学,终于演完了他们的“毕业大戏”、果戈里讽刺名剧《钦差大臣》。华丽的服装、鲜活的演出,和谢幕时所有同学西装与戏服混搭的合影,让时空穿越五十载,停留在恰同学少年。

  “笔做刀”叫好又叫座

  百余年前,27岁的“愤青”果戈里不满贪污腐败、蛇鼠一窝的黑暗官场,写出尖锐辛辣的《钦差大臣》,一剧成名,也一剧遭殃,为官场忌恨,不得不避祸远离祖国。从此,他以笔做刀,解剖社会畸态,成为俄罗斯文坛一代批判现实主义大师。

  这一版《钦差大臣》戏未上演,声名已响,被而今那些速食话剧看寒了心看伤了身的资深戏迷更是闻风而动,戏剧盛宴从昨晚起持续至28日,一反经典剧叫好不叫座的常态,22日前所有演出票几近清空,而不甘心的各路“抢票”电话也快把制作人朱大坤逼出了高血压――“用这样的票价看台上随便哪一个都已经值得,更何况集体亮相”。

  “假钦差”沙发真开销

  50年前,焦晃还是翩翩一少年,试排《钦差大臣》,主演“假钦差”,初露锋芒;50年后,已是老戏骨的他,演的还是这个角色,从落魄旅馆的激昂抱怨,到乍逢误会的既惊且喜,再至“老吃老做”的“彼得堡”派头,装疯卖傻在恋爱中左右逢源,舞台上一缕袅袅雪茄味道飘然而下,反观其间的人生况味,更具戏剧力量。“怎么样,就是三十岁的样子吧? ”演出结束后试问记者的焦晃,有着充分的自信。

  后勤力量的保障,也是《钦差大臣》精良制作的“隐形”功臣,直至昨天一早,焦晃还在为艺术品质而“鸡蛋里挑骨头”,对着向兄弟院团借来的道具发表意见:“普通人家用这样的沙发就可以了,但这是要摆在市长家里的,档次明显不够! ”说罢,遣人到远郊家具城选购高级沙发,真金白银刷了自家银行卡,只为台上更完美的亮相。

  “硬里子”圆梦兼传承

  都是老同学老同事,舞台上一众贪官个个堪称“硬里子”,轮番登场的人物各有心事、各有噱头,一样送钱的官吏,有羞羞答答的,有欲盖弥彰的,有明目张胆的,有暗渡陈仓的;市长夫人、女儿“爱的奉献”则更是各领风骚、花招百出。导演陈明正要求每个演员都要“送”出不同的样子,“送”出的不仅要有笑声,更要有性格。

  当年的“传奇班”在二年级时开排《钦差大臣》,如今上戏表演系二年级蒙古班的同学们,尚存稚拙却不乏勤力地跟随着前辈走进《钦差大臣》。场上,张先衡、朱艺言传身教;场外,向能春、卢若萍手把手抠戏……一出《钦差大臣》,是圆梦,更是传承。(转载自2009年11月19日《新闻晚报》记者:谢正宜,本网编辑/雨田)

返回原图
/